


小红书邀请明星,固然带来可观的用户流量。不过,内部培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。这一点,早期论坛和社区尤为擅长,奶茶妹妹和叫兽易小星就是红于猫扑。相对于外部邀请KOL来说,内部培养的成本也可能更低,可控性更强。
针对一些活跃用户或特征比较鲜明的用户,平台可以根据他们发布的内容,来了解他们的习惯及特征。只要在运营中,对这部分用户稍做资源倾斜,比如:内容推荐,让其获得极大的曝光。
然后,平台鼓励这部分用户输出更多优质内容,进入良性循环,逐渐形成个人影响力。甚至,做一些活动来挖掘出那些与产品气质相符的人,并给与其足够的宣传与曝光,打造成产品的KOL。
很多产品,尤其是社区型产品,到了后期的功能迭代,其实都是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。同样的,KOL运营也是需要产品的支持,当产品和运营默契配合的时候,才能更加高效。
虽然前面说了如何邀请、利用,以及留住KOL,但是我们都需要明白一点——任何一个平台,都不可能满足KOL生命周期(引入、成长、成熟、衰退)里所有的需求。这就好比当年的天涯、猫扑,社区平台捧红了很多人,但当他们彻底红了的时候,也就到了他们离开的时候,因为平台对于他们来说价值已经不大了。
相对来说,KOL的成长期也是平台最好把握他们的阶段。所以,平台在成长期需要增加更多的投入,摸索出更多的套路和玩法,各取所需。
明星要粉丝,需要给明星很多流量才能引起互动和关注。相对来说,普通博主得到的流量越来越少。从这点看,平台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算法,兼顾到大大小小的KOL。
小红书在KOL上的运营套路,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,希望今天的分享也对大家有用。
在短视频内容风潮下,电商模式探索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。在不断创新的营销逻辑下,KOL的精准投放,以及精细运营,始终是制约最终营销的关键问题。
